在西瓜生長的過程中,因環境條件不適或栽培措施不當,常會引起西瓜的生理失調而導致生理病害,使西瓜正常生長受到影響,從而使西瓜的品質變劣、產量降低。因此,有必要了解西瓜生理病害的癥狀及病因,并掌握其防治措施。
一、僵苗。癥狀:植株生長處于停滯狀態,生長量小,展葉慢,子葉、真葉變黃,根變褐,新生根少。這是西瓜苗期和定植前期的主要生理病害。
病因:①土壤溫度偏低,不能滿足根系生長的溫度要求。②土壤含水量高、濕度大、通氣差,發根困難。③定植時苗齡過大,損傷根系較多,或整地、定植時操作粗放,根部架空,影響發根。④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農家肥,造成發熱燒根,或施用化肥較多,土壤中的化肥溶液濃度過高而傷根。⑤地下害蟲危害根部。
防治措施:①改善育苗環境,保證育苗適溫,可采用地膜覆蓋增溫、保濕、防雨,改善根系生長條件。②加強中耕松土,定植時高畦深溝,加強排水,改善根系的呼吸環境。③適時定植,盡量避免對根系造成傷害。④適當增施腐熟農家肥,施用化肥時應勤施薄施。⑤及時防治螞蟻等害蟲的危害。
二、瘋秧。癥狀:植株生長過于旺盛,出現徒長,表現為節間伸長,葉柄和葉身變長,葉色淡綠,葉質較薄,不易坐果。
病因:①氮素營養過高,促進了莖葉的過快生長,造成坐果困難,空棵率增加,即使坐果,也常是果型小、產量低、成熟遲。②苗床或大棚的溫度過高,光照不足,土壤和空氣濕度過大。
防治措施:①控制基肥的施用量,前期少施氮肥,注意磷、鉀肥的配合,是防治瘋秧的最根本措施。②苗床或大棚要適時通風,增加光照,避免溫度過高、濕度過大。③對于瘋長植株,可采取整枝、打頂、人工輔助授粉促進坐果等措施抑制營養生長,促進生殖生長。
三、急性凋萎。癥狀:初期中午地上部萎焉,傍晚時尚能恢復,經3-4天反復以后枯死,根頸部略膨大。與枯萎病的區別在于根頸維管束不發生褐變。這是西瓜嫁接栽培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生理性凋萎,發生時期大多在坐果前后。
病因:直接原因尚不清楚,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:①與砧木種類有關,葫蘆砧木發生較多,南瓜砧木很少發生。②砧木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及時補充葉面的蒸騰失水。③整枝過度,抑制了根系的生長,加劇了吸水與蒸騰的矛盾,導致凋萎。④光照弱會加劇急性凋萎病的發生。
防治措施:目前主要是選擇適宜的砧木,加強栽培管理,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。
四、葉片白枯。癥狀:基部葉片、葉柄的表面硬化,葉片易折斷,茸毛變白、硬化、易斷,葉片黃化為網紋狀,葉肉黃化褐變,呈不規則、表面凹凸不平的白色斑,白化葉僅留綠色的葉脈和葉柄。西瓜開花前后開始發生,果實膨大期加劇。
病因:植株體內細胞分裂素類的物質活性降低。過度摘除側枝,降低了根系的功能,也易發生葉片白枯現象。
防治措施:適當整枝,整枝應控制在第10節以下。從始花期起每周噴1次1500倍甲基托布津液,也可抑制該病的發展。
五、葉片白化。癥狀:子葉、真葉的邊緣失綠,幼苗停止生長,嚴重時子葉、真葉、生長點全部受凍致死。
病因:西瓜苗期通風不當,急劇降溫所致。
防治措施:適時播種,改進苗床的保溫措施,白天溫度為20℃,夜間不低于15℃,早晨通風不宜過早,通風量應逐步增加,避免苗床溫度急劇降低。
六、畸形果。癥狀:主要有局形果、尖嘴果、葫蘆形果、偏頭畸形果等。扁形果是果實扁圓,果皮增辱,一般圓形品種發生較多。尖嘴果多發生在長果形的品種上,果實尖端漸尖。葫蘆形果表現為先端較大,而果柄部位較小。偏頭畸形果表現為果實發育不平衡,一側生長正常,而另一側生長停頓。(來源:中國無籽西瓜網)
本站所有來源為“西瓜商情網”的稿件,版權均屬西瓜商情網(xiggua.com)所有,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擅自使用,違者我們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如本站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速與我們聯系。